每篇文章精簡易明,適合普羅大眾閱讀。讀者能夠以輕鬆的心態認識常見的精神健康疾病及其不同的成因。書中介紹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以供讀者參考,又能夠啟發思考;更重要是每篇文章有聖經說話,可以保健心靈,對預防和醫治心靈乾竭,有莫大的幫助。藉著閱讀這本書,希望讀者能夠以平常心面對精神健康引申出來的種種問題,同時見到難題背後處處有出路和恩典。
期望讀者經過反思之後,身心靈更加健壯,可以成為身邊親人和朋友的天使,分享書中的小故事。作者們的觀察和分析帶來一些啟發和靈感,讓自己和群體一起茁壯成長,祝福家庭、學校、機構和教會。
陳加恩校長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榮休校長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創校校長
幾位資深醫生信徒不但願意採取輕鬆的手法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更嘗試把有關的重點和《聖經》的教導串連起來,這樣的嘗試未嘗不是值得欣賞的事。
至於仍未信主的讀者不禁想知道,難道此書也和眾人有關嗎?請問各位知道「思覺失調」和「精神病患」的異同之處嗎?若有所愛的人受到類似的困擾,應該如何給他們帶來鼓勵才對?感謝主,書中的扼要分享便為讀者帶來簡易的回答。
鄭以心牧師/博士
中華基督教會馬禮遜堂聯會牧師長
閱讀這本書,看到文章也頗多元,看後更增添了不少知識。我感受最深是《開門》一文,作者提到一位老病人,每次到診,醫生也為她開門。雖然只是舉手之勞,但這老病人則感到醫生很貼心。作者指出,醫生要留意自己的態度及病人的需要,凡事要學習從病人的角度去想、去看,給我很強烈的提醒;令我反思作為臨床心理學家,在對待受導者時,有沒有多從他們的角度思考?令我深思。以上只是書中一些點滴分享,希望讀者可以親自細看每一篇文章,相信也可從中有所得著。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自從《精神健康趣談》出版後,很快過了兩年。由於精神健康越來越受社會重視,因此這方面的公眾教育需求也越來越大。由於大眾傳媒間中報道某些嚴重精神病患者,因各種原故作了一些犯法及嚴重傷害他人的行為,使社區精神康復界別受到負面的影響,甚至導致某部分人士對精神病患者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懼。事實上,社會大眾假若能夠對精神疾病及其適當處理方法有所認識,應該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標籤」效應。
感謝數位資深的基督徒精神科專家協助,讓「環球天道傳基協會」過去有一段時間在《明報》的「談天說道」專欄定期刊登關於他們專業的文章。今時能夠再次結集成新書《精神健康趣談2》,而且得到「暉致香港」(醫療管理公司)全力贊助出版,實在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在此衷心感謝作者們及贊助商的支持。祈望上主藉著這書實際幫助讀者加深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又多接納及體諒他們,並且樂意讓精神康復者不受歧視地融入社會生活之中。誠心所願!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第一章 楊明康醫生
1. 讓座
2. 間屋太細?
3. 冇時間?覺
4. 打機打到唔?覺
5. 手機不離手
6. 「全副武裝」的清潔程序
7. 我也要移民
8. 這樣不行、那樣不好
9. 與人談話的恐懼
10. 焦慮身體內部有暗病
11. 無原因的抑鬱
12. 詐肚痛?
13. 喝酒的藝術:適可而止
14. 子女移民了
第二章 盧德臨醫生
1. 漫書京城
2. 維省拾絮
3. 獅城雜憶
第三章 鍾維壽醫生
1. 養兒一百歲,憂心多少年?
2. 精神病不是「免死金牌」
3. 要老得精靈
4. 新冠病毒與「縮陽」
5. 無心睡眠
6. 腳軟突襲
第四章 鄺保強醫生
1. 精神醫學使用「大數據」?
2. Nocebo 反安慰劑
3. 「判我死刑好了!」
4. 別無選擇嗎?
5. 健康才是美
6. 如果你在1900年出生
7. 「思覺失調」與「精神分裂」
8. 淺談思覺失調(一)
9. 淺談思覺失調(二)
10. 淺談思覺失調(三)
11. 淺談思覺失調(四)
12. 淺談思覺失調(五)
第五章 王明爍醫生
1. 開門
第六章 麥基恩醫生
1. COVID-19與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