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簡寫表
甲部 導論
壹、緒言
貳、舊約神學研究的考量
一、神學立場和釋經理論
1. 歷史與哲學
2. 宗教歷史與救恩歷史
3. 歷史評鑑學
二、舊約聖經的本質
三、研究方法論、讀者和時代性
四、小結
叁、舊約神學研究發展史
一、醞釀期(十八世紀前半葉)
1. 十六世紀
2. 十七世紀
3. 十八世紀
二、聖經神學運動時期(十八世紀後半葉)
1. 思潮的影響
2. 聖經神學運動的主要人物
A. Gotthilf Traugott Zachariae(1729—1777年)
B. Johann Philipp Gabler(1753—1826年)
C. George Lorenz Bauer(1755—1806年)
3. 小結
三、舊約神學研究的成長、發展與成果(十九至二十世紀)
1. 成長與發展:十九世紀
A. 第一階段
B. 第二階段:十九世紀中葉的救恩歷史學派
C. 第三階段:十九世紀末的宗教歷史學派
D. 小結
2. 成果:二十世紀
A. 初期
B. 顛峰期
C. 未來趨向:二十世紀末的指標
四、舊約神學研究的末來趨向(二十世紀肇始)
1. 研究特質取向的建議
2. 方法諭取向的建議
乙部 恩約永續:舊約神學解讀
肆 引論:舊約神學架構芻議——國度、盟約、應許
伍 前族長時期
一、亞當之約:盟約神學的序曲
1. 文本與歷史
2. 經文解讀
A. 亞當之約的序幕(創2:16—17),3:1—7)
B. 「後裔」的啟示
3. 神學連貫的基礎
二、挪亞之永約:閃族的盟約角色
1. 文本與歷史
2. 經文解讀
A. 人類陷入罪惡:神人關係的破壞(創6:1—22)
B. 挪亞之約的新秩序:神的主動(創9:1—17)
C. 神揀選的族類:義族的神重建關係(創9:25—27)
3. 神學連貫
陸、族長時期
一、亞伯拉罕之永約:盟約與宣教使命
1. 文本與歷史
2. 經文解讀
A. 亞伯拉罕之約的重點
B. 萬族因亞伯拉罕得福(12:1—3)
C. 得地為業(創13:14—18,15:7—8、18—21)
D. 後裔眾多(創15:1—6、17:2)
E. 國度與君王:盟約的神學意義(創17:1—21)
F. 盟約的綜合性(創22:15—18)
3. 神學連貫
柒、前王國時期
一、西乃之約:盟約與選民權責
1. 文本與歷史
2. 經文解讀
A. 出埃及記第三和六章的神學連貫
B. 訂西乃之約
C. 「十誡」與「約書」
D. 盟約的條款:律法的效用
3. 神學連貫
二、摩押之約:接受盟約的挑戰暨示劍之約:經歷盟約的兌垷
1. 文本與歷史
2. 經文解讀
A. 盟約主題的神學發展
B. 應許和國度主題的歷史發展
3. 神學連貫
捌、王國時期
一、大衛之永約:盟約與受膏君王
1. 文本與歷史
2. 經文解讀
A. 從歷史的視角諭國度
B. 從神學的視角論盟約
C. 歷大的神學解讀:國度與盟約
3. 神學連貫
玖 國度實驗期
一、西乃之約(續):盟約的實施效應暨大衛之永約(續):盟約的永恆保證
1. 文本與歷史
2. 經文解讀
A. 國度實驗期的歷史與經文範圍
B. 實驗國度與盟約的關係
C. 先知筆下的國度實驗期
3. 神學連貫
拾 國度轉型期
一、新的永約:盟約與新的紀元
1. 文本與歷史
A. 承先啟後的經緯
2. 經文解讀
A. 國度轉型期的歷史範圍
B. 國度轉型期的經文範圍
C. 猶大國獨存對神治權的啟示(王下18—25章;賽、彌、哈、番)
D. 被擄期間對國度真理的啟示
E. 歸回後對國度、君王與憲法的啟示
3. 結語
丙部 結語篇:恩約永續新觀點
拾壹 保羅對「國度、盟約、應許」永續的觀點——淺釋羅馬書九章1至5節
耶和華神給以色列人的共項殊恩
1. 兒子的名分
2. 榮耀
3. 諸約
4. 律法
5. 禮儀
6. 應許
附錄:Walther Eichrodit《舊約神學》的完整綱領
參考書目
漢英詞語對照表